正在阅读:家庭备药,蕴含着大学问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健康常识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家庭备药,蕴含着大学问

转载 2009/06/18 19:20:1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23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提高物质、文化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现在大多数家庭会准备“小药箱”,放些常用药品。一些患者病愈后也会将未用完的药品保存下来,以备有病时再用。但是“小药箱”备用不当也能发生大问题。如过期药品、假劣药品、错用滥用药、一次性药具处置不当,都是用药安全的隐患。为此笔者提醒您,家庭常备小药箱,要注意存放和使用方法,否则,会导致严重问题,后患无穷。

  一、家庭备药考虑啥很重要

  1、根据家庭人员的构成和健康状况。如有老人和小孩,要特别注意准备他们用的药。家有高血压病人、结核病人、冠心病病人、癫痫病人等,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应常备不断;家庭药箱严禁混入家庭成员过敏的药物。

  2、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药品。这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充分临床证实,一般说明书上都有明确说明、容易发现和预防。新药由于上市时间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不良反应,不适于家庭备用。

  3、选择疗效稳定、用法简单的药物。尽量选择口服药、外用药。

  4、选择常见病、多发病用药。家庭小药箱必备基础药3至6个月应清理一次。

  二、家庭备药准备啥很必要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去痛片、消炎痛、布洛芬等。

  治感冒类药:如扑尔敏、新康泰克、速效伤风胶囊、强力银翘片、白加黑感冒片、小儿感冒灵等。

  止咳化痰药:如必嗽平、咳必清、蛇胆川贝液、复方甘草片等。

  抗菌药物:如氟哌酸、环丙沙星、乙酰螺旋霉素等。

  胃肠解痉药:如普鲁本辛654-2等。

  助消化药:如多酶片、山楂丸等。

  通便药:如果导片、大黄苏打片、甘油栓、开塞露等。

  止泻药:如易蒙停、止泻宁等。

  抗过敏药:如塞庚啶、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外用消炎消毒药:酒精、碘酒、红药水、高锰酸钾等。氯霉素眼药水应常备,游泳后滴上几滴。

  外用止痛药:如风湿膏、红花油等。

  其他基本的医疗用品:体温表、小剪刀、创可贴、镊子、风油精、清凉油、消毒棉签、纱布、胶布等;另外,家庭备药除个别需要长期服用的品种外,备量不宜过多,一般够三五日剂量即可,以免备量过多造成失效浪费。

  三、家庭备药咋贮存有讲究

  1、合理贮存:药物常因光、热、水分、空气、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因此家庭保存的药物最好分别装入棕色瓶内,将盖拧紧,放置于避光、干燥、阴凉处,以防变质失效。部分易受温度影响的药品,如胎盘球蛋白、利福平眼药水等,应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而酒精、碘酒等制剂,则应密闭保存。内服药和外用药不要混在一起,要分开存放,以免误拿误用;药物一般应避光、干燥保存;一般3至6个月应检查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

  2、注意有效期与失效期:很多家庭没有定期清理家庭小药箱的习惯,有的药品放很长时间,过期了还不知道。药品均标注有效使用期和失效期,超过有效期便不能再使用,否则会影响疗效,甚至会带来不良后果。另外进口药外包装上的药品有效期有三个英文字母缩写“exp”表示,后面紧随的是药品有效日期,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exp”代表什么。医院门诊医生发现,经常有病人吃过了期的进口药。药品过期后,不仅药效没有保证,还有药物毒副作用。

  四、家庭备药对症好才治病

  有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晚上咳得很厉害,服用药箱里的强效镇咳药,以为镇咳作用越强越好,同时又睡眠不好,再加服家庭小药箱的安眠药,想好好睡一觉,没想到,第二天发现老人在睡眠中因痰咳不出来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经抢救才能脱险。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急性发作时痰多、咳嗽,服用强效镇咳药物会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咳嗽痰多应服用镇咳祛痰的药物。

  家庭小药箱每个家庭必备,但不能因为有自备药可用就助长自己错用和滥用药物。要注意掌握基本的用药常识。用家庭自备药,自己给自己看病,药物选择不好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情况。

  很多人在感冒时,从药箱里拿起药就吃,很多人习惯服用抗生素类的药,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要吃抗病毒类的药,实际上,吃抗病毒药也只是缓解感冒症状,“治”好感冒根本上要靠增加机体抵抗力自愈,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对治疗感冒无益,还会增加身体抗药性。

  五、家庭备药充大夫来不得

  有些人不根据服药说明和医嘱,而是凭着自己就医积累的经验和感觉,擅自更改剂量。调整剂量应当慎重,处方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服用。尤其是盲目增加剂量,药物毒副作用也相应增加。对自己拿不准如何服用的非处方药,应该咨询专业人士。

  也有许多慢性病人,凭着自己多年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经验给自己开处方。由于个体差异,人家吃得好的药未必适合自己,这样做隐患很多,弊大于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凭经验自己买药吃,小病会拖成大病。有些人常常根据医生曾开过的药买药吃,殊不知很多疾病即使症状相似,可因时、因人各不相同。更不能迷信某一种药物擅自长期服用,人体本身会产生某种抗药性,降低药效的发挥,并对机体造成伤害。

已有0人点赞

     昆山帮展示信息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合法权益,昆山新闻网均为转载其他网站信息或展现任何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内容,请联系昆山帮负者人(TEL:176-2526-6668,Mail:bang@toog.cn),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审核处理。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